提到项羽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那个身形高大、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形象。似乎他只擅长冲锋陷阵,极少运用计谋,给人一种只会靠蛮力取胜的印象。然而,历史上的项羽可不仅仅是个“硬汉”,他不仅仅是勇猛的战士,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。尽管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掩盖了他军事上的非凡才能,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。
公元前208年九月,秦二世二年,章邯采用突袭战术,在定陶一战中彻底击败了楚军,项梁也因此战死。这一战不仅使得秦军士气大增,还让各路义军纷纷感到恐惧,暂时没有继续作战的勇气。在这一关键时刻,项羽挺身而出,他果断地击杀了宋义,夺回了兵权,决定背水一战。他立即破釜沉舟,带领部队发起猛烈攻势,成功击杀了苏角,并俘虏了王离,这一系列胜利彻底扭转了战场的局势,项羽的威名如日中天。各路诸侯和将军们纷纷跪行而前,连门都不敢抬头。接下来,他将面临一场与秦军最强将领章邯的对决,胜负将直接决定他的命运和声誉。
章邯,手握超过20万精锐秦军,是当时的名将。他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,并且善于应变。面对几乎与项羽等同的兵力,章邯选择了稳扎稳打的策略,收缩防御并调整阵型,准备迎接挑战。他的阵型十分巧妙,左翼依托太行山和滏口陉,占据了险要地势,具有天然屏障;中军扎根于棘原,牢牢控制着各个通道,切断敌军可能的退路;右翼沿漳水、洹水前出,持续对项羽形成威胁,随时可能发起进攻。章邯绝对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将领,未战先虑,兵法上可谓有独到之处。
展开剩余55%然而,项羽并未被章邯的防御所吓倒,他率先发起了试探性进攻。但秦军的防线固若金汤,无懈可击,项羽的进攻未能取得任何突破。就在这时,赵高使出了权谋,秦二世“特意指派人让章邯出面”,这让章邯开始疑虑重重,迫不及待地派人回咸阳探听消息。项羽迅速抓住了这一契机,派遣使者进行政治劝降,制造了章邯的心理波动。“章邯狐疑,阴使候始成使项羽,欲约。”在此期间,项羽通过冷静分析局势,发现了战机。他决定趁章邯防备松懈时,实施中央突破,这一战术打破了秦军的防线,瞬间攻入了敌军阵地。
章邯面对防线被突破的局面,随即派遣精锐反击,但无一成功。局势变得越来越不利,章邯意识到必须立即调整战术,他决定收缩防线,准备与项羽展开最终的决战。这一切都显示出章邯的老练和机智,但他并未意识到项羽的下一步计划。
项羽早已预见到了章邯的退路,并在其撤退过程中做好了精心部署。早先他通过强攻渡河建立了桥头堡,这一切看似急功近利,实则都是为引诱章邯入套。主力部队早已悄然埋伏在章邯撤退的必经之路上。果不其然,章邯的队伍在转移过程中陷入了项羽的埋伏圈,遭到致命打击,最后不得不投降。
历史记载中提到:“昔项羽、章邯战于巨鹿。三户为邯之要冲,羽攻三户,则邯必救,救之不胜,则邯必走。走而要击之,故大破邯于汙水。”项羽不仅具备敏锐的战场洞察力,还能够创造出有利的局面,从而打败敌人。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战神中的战神。
与此同时,王翦也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名将。多次向秦始皇请求资金和封地,秦始皇非但没有生气,反而大为高兴,这也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港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